如何以青年视角关注民生国情,以实践精神践行青春使命,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又走“新”,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在2021年“多彩乡村 学史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了探寻。为更好参与该活动,7月14日—23日,实践队前往梅州市雁洋镇开展为期9天的深度调研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实践队用好“学、宣、活、实”四字诀,解锁“走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入心。
(图:实践队深入长教村进行调研)
感受乡村蝶变 记录多彩风貌
大雁南飞时,梅州茶田绿。实践队在抵达雁洋镇后,先后走访调研了长教村和雁上村。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整齐排列,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穿村接户,郁郁葱葱的绿树青山环绕村庄。面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梯田,队员们颇感震撼。他们与村民们深入交谈,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感受红色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力,惊叹曾经的贫困村庄近年发展与蝶变。
(图:队员与村民促膝长谈)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还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充分利用梅州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通过拍摄长教村多彩乡村宣传片,制作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助力梅州“以古色吸引人、以绿色留住人、以红色教育人”。
(图:实践队在长教村拍摄宣传片)
用好“学”字
打造入脑入心的“红色课堂”
梅州是全域原中央苏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资源丰富。为追寻红色足迹,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南粤党旗红实践队走进了梅州市雁洋镇叶剑英纪念园和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等革命红土地“实地学”,聆听革命先烈事迹“情景学”。通过寻访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聆听革命故事,“零距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坚定理想信念。
在纪念展厅,队员们认真观看了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感慨良多。“回想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一代中国青年,要永远心怀敬意,缅怀革命先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挥洒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队员在参观学习中深切感触道。
(图:实践队队员在认真阅读红色历史)
除此之外,南粤党旗红实践队还通过开设专版专栏、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南粤红色文化,充分利用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扩大宣传推广,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图:南粤党旗红实践队走访红色文化基地)
用好“宣”字
打造全员覆盖的“移动课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今天的党史学习直播活动,使我更加清晰、直观地对叶剑英的生平英勇事迹进行了学习,如同亲临现场,感受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让我们入脑入心。”7月17日,有观众在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开展的“游红色基地 传革命薪火”云游叶剑英纪念馆的直播活动中这样留言道。
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聚焦立德树人成效,探索创新学习形式,通过精品直播党课形式开展了“游红色基地,传革命薪火”云党课直播活动,带领师生来到了叶剑英纪念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开展线上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家足不出户“云游”红色文化基地,充分利用新媒体直播技术,让广大党员利用劳作闲暇等碎片时间使用手机端随时随地听党史、读党史,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心、入脑。
(图:党史领学人陈展图直播现场)
“党史直播间”是南粤党旗红实践队探索以“三化”模式,即项目化、信息化和作品化推进“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突出“以讲促学、讲学结合”,立足南粤红色资源,通过“云游”红色文化基地、党员讲党史上党课,利用5G融媒技术,实现图、文、视频多形式聚合,网、端多平台覆盖,突破了以往线下党史教育难集中、覆盖窄等瓶颈,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精准覆盖,让广大党员从“被动式”转换为“主动式”地学习党史,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教育。据悉,目前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已开展两次党史直播,超过10万+人次观看直播,点赞转评高达8万+人次。
(图:党史学习直播现场)
用好“活”字
打造丰富多彩的“身边课堂”
共话党史共忆初心。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在雁洋镇雁上村寻访老党员,聆听老党员讲述党史,对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进行一对一采访,聆听老党员的初心故事。面对面对话,推心置腹交流,这种接地气的的微访谈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更震撼人心。一位位老党员真实感人的入党故事和奋斗经历,让在场的青年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千锤百炼的凡人。老党员们字字珠玑,“坚定信念、踏实认真、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深刻地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党,对于祖国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于自身使命的伟大责任感。一枚枚闪亮的勋章、一张张泛黄的奖状,结合着老党员们的讲述,队员们的心底仿佛浮现出一幅历史长卷。老党员们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基层视角的党史,记录了过去,也描绘了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图:团队在采访叶剑英堂侄叶选番老党员)
用好“实”字
打造躬身明理的“实践课堂”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帮扶周边贫困村民共同增收,帮老乡拓展农产品销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团队来到梅县区雁洋镇自发地为当地“姐妹葡萄园”开展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梅县的葡萄成熟了”为主题的线上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通过“专业技能+互联网”的形式将这里的优质农产品推荐给更多网友,让雁洋葡萄走出梅州。
(图:“助农直播间”现场)
在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里,队员陈展图与葡萄园老板“艺姐”当起了这场直播的主持人和导购员,从葡萄的生长环境到生长过程再到品尝口感,艺姐向网友介绍推荐了阳光玫瑰、户太8号等当季成熟的葡萄,并与网友热烈互动。两位主播品尝着“阳光玫瑰”的葡萄,将葡萄的饱满肉质、诱人汁水展露无疑,让屏幕外的观众们看着垂涎三尺,纷纷点赞留言。直播现场气氛热烈,短短1个小时的直播活动,超过1万人次通过“云端”走进葡萄园,直播间点赞转评高达2万+人次。
(图:运用直播技术“云逛果园”)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当地果农开展电商业务的拓展,让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不仅是一种极具创新特色的乡村振兴形式,更是对传统农销的一个突破,队员们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图: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在叶剑英纪念馆前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现场是最好的教学,实践是最好的课堂。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磨砺奋斗意志,增强斗争本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通过9天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把热情挥洒在基层,用技能投身社会服务,用青春热情奉献广阔乡村,把对祖国之热爱融入青春,以实际行动告白伟大祖国。
在社会实践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梦想,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青年学子经过历练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回首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社会实践像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思政课上讲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变得可观、可感、可行。”这是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的共同感受。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钟之静、杨雪柳、叶秀君、王凌辉、陈宛毅、黄桂容/文,钟志康、陈嘉慧/图)
本站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