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耕耘路,只为待花开 ——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

时间:2022-04-29 10:05 来源:互联网


图为该公司参建的广州市在建最大安置房项目——庆盛安置区项目。 中新社发(熊烽 摄)

 

 图为该公司参建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建设项目。中新社发(曹耀威 摄)

 

中新社广州4月29日电(方飞)在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被广东省总工会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成为全省工业系统6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收获的最高综合性荣誉,也是近年来广东省获得此项殊荣最年轻的国有企业。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该公司辛勤耕耘、成长进步的写照,是400多名大湾区公司人实干开拓、拼搏奉献的身影。

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湾区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是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下属国有建筑施工大型企业,是紧跟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步伐而成立的以房建为主的专业性工程公司。2019年7月,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出于完善业务板块、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等考量,整合了全集团房建专业优势资源,组建了崭新的建筑安装公司。同年10月,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度参与南沙区发展建设,经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批准同意,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正式孕育而生。

播撒一粒种子,期待一缕馨香。大湾区公司是中铁二十五局集团高瞻远瞻、精心挑选、重点培育的一颗种子,从无到有、生根发芽、含苞欲放,书写着一个年轻企业成长进步的奋斗故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大湾区公司在手任务量由成立之初的70余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90余亿元,施工产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专业资质从成立之初的“零拥有”成功实现“三级跳”,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取得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司先后获得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单位”等荣誉。更令人惊叹的是,支撑着这样一家年轻企业发展前行的员工团队,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全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1岁。

是什么让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逐步崭露头角、含苞欲放的?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高旭超最有发言权:“我们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优化顶层设计,促进管理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品质工程打造品牌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年轻企业的优势,轻装上阵、实干开拓、守正创新,推动企业不断茁壮成长。”

谋篇布局,厘思路、定战略

无论是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还是蓬勃成长的年轻单位,其潜在的运行都有一个不变的法则——正确的发展理念、清晰的发展路径、科学的发展战略。大湾区公司的发展历程再次演绎了这种动人的剧情。

事实上,对于大湾区公司来说,在成立之初也曾困惑于依靠什么发展、怎么样才能发展的问题。中铁二十五集团审时度势、通盘考虑,断然将集团内部11个项目划转至大湾区公司,让大湾区公司打了基础、有了“家底”。然而资质不齐、人才短缺、资金紧张等问题,也一度让他们陷入迷茫困顿。但无论创业多么艰难,大湾区公司领导班子始终认准一个道理——“不能端着金饭碗过穷日子,更不能学着‘葛优躺’等靠要,必须想出办法、拿出行动、干出样子!”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关于工程公司“五化”建设意见的提出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让大湾区公司领导班子深刻地感受到推进企业发展必须具有长远眼光和争先思维,必须把发展的问题摆在集团内部、铁建系统、建筑行业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行业看行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大湾区公司在对发展形势深入研判,对自身优、劣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房建专业化发展道路”,确立“两创五强”战略目标,即创集团“专业化工程公司标杆”、创中国铁建“专业化工程公司10强”,致力于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人才保障力强、品牌影响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行业一流企业;确定了在今后五年内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八大转变”,并按照“一年夯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变样、五年建强企”的发展步骤,循序渐进、稳扎稳步,在“十四五”末实现年度经营承揽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年施工能力达到4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不低于5亿元。

一份份蓝图、一项项指标、一串串数字是大湾区公司向组织和职工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他们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的宣言书。为了固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举措,他们先后建立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党的建设等制度办法160余项,及时构建了企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专题宣讲、调研座谈、征求意见等活动,公司领导班子走基层、到项目、下工地,讲思路、说目标、宣改革,让广大职工在短时间内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思路的明确,带来的是观念的变化和思想的解放。大湾区公司在各项工作平稳推进的同时,广大职工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企业呈现出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耕细作,拓市场、扩规模

“思路有了、目标定了,决不能喊在嘴上、挂在墙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大湾区公司领导班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深知,企业要发展、目标要实现、规模要做大,经营工作是“龙头”、市场开发是关键、工程项目是保证。

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且布满荆棘,需要智者的探索、勇者的开拓。大湾区公司成立之初,没有资质支撑、没有业绩积累、没有品牌效应,经营工作怎么做、市场怎么开拓,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刚开始,他们更多利用经营人员个人资源,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山东、河北等北方市场,不但效果不够好,经营成本较大,承揽项目质量也不够高,一度在经营开发上走了不少弯路。

“经营开发的要义无非守住‘两场’——干好现场,拓展市场。”中铁二十五集团主要领导在相关会议上讲话,道出了开展经营工作的真谛。与此同时,随着集团公司关于“按照‘一个属地市+N个滚动市’的原则全力做好属地市场”“以现场保市场,实现滚动开发”“坚持‘双70%’抓好在建”等要求的提出,也为大湾区公司经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他们及时调整思路和策略,充分利用南沙属地企业和“大湾区公司”这个“金字招牌”的天然优势,坚持“属地优先、深耕细作”,“以广州为核心城市、南沙区为核心区域、大湾区为主阵地,以房建业务为主,以地铁车辆段项目为‘拳头产品’,适度涉足市政等其他业务”,同时通过干好在建、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打开一方市场,守住一方市场,实现“以现场保市场,以市场促现场”。

路子对了,成功就不会遥远。在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大湾区公司克服建筑规模收缩、市场竞争激烈、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等挑战,成功实现2020年、2021年经营承揽“梅开二度”,累计新签合同额134.45亿元,完成集团公司下达指标120亿元的112%,其中属地承揽占比超过60%,且项目综合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项目平均水平。特别是通过参建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车辆段、南沙庆盛枢纽区块综合开发安置房、南沙万顷沙保税区安置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中绿蔚蓝湾、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超高层等1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让大湾区公司在属地市场打下了基础、积淀了后劲。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湾区公司人始终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绝不做“井底之蛙”。他们认识到: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让目标成为现实,才能让愿景成为实景。

固本强基,精管理、提质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个优秀的企业不是把眼光放在当前的利益上,而是能把企业从原始的、短期的行为状态中解放出来,走上持续、稳定、长足发展的道路。

“大湾区公司的发展不仅要求‘速’更要求‘质’”,这是大湾区公司领导班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们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管理改进,加强品牌建设,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确保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行稳致远。他们按照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开展提质增效活动的要求,全面推行“精细、精确、精益、精良”四精管理法,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流程控制精细化、信息传递精确化、管理操作精益化、工程质量精良化,增强了全体职工精细化管理意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走进大湾区公司,感受到的是一种务实的氛围。在这里,他们把执行作为管理的基础,把务实作为管理的灵魂。成立近三年来,他们从抓基础入手,建立健全制度办法100余项,修订完善制度30余项,编印下发《管理制度汇编》,建立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有效规范了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完成了8个部门职能图与11个管理流程图的编制,基本覆盖了公司主要经营管理业务,构建了核心业务流程体系;按照“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思路,落实“四清晰一分明”(目标清晰、责任清晰、过程清晰、结果清晰、奖罚分明)和“五个100%”要求(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签约率100%、项目风险抵押金缴纳率100%、项目过程监控100%、项目审计考核100%、项目奖罚兑现100%),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按照扁平化原则,根据项目建筑特点及分布区域,探索推行项目群管理,推动区域内项目资源要素、管理要素共享互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全面推行“七步工作法”,遵循闭环管理理念,使执行文化、落实文化在企业蔚然成风。

在推进基础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大湾区公司还坚持把创新创造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和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等领域均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级授权专利10项、省部级工法7项、省市级优质工程奖6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工地和数字化转型,全公司运行的信息化系统达20余项,基本实现了所有业务工作线上处理“全覆盖”;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行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施工现场安装多种传感装置,实现对现场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助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推进前沿科技进项目计划,实测实量机器人、内墙喷涂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已逐步在工程项目推广应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各项管理工作的加强,业务流程的进一步规范,堵塞了企业的出血点和管理漏洞,从本质上提升了企业整体创誉创效能力。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成长,经历种种磨砺后,大湾区公司开始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保障呵护,聚效能、促发展

大湾区公司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将红色基因注入到血液当中,虽然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浅尝了丰收的喜悦,但从不曾忘却来时路,牢记使命在肩,加强党的建设,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

“国企姓党,党建引领”,这是指引大湾区公司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前行的“金科玉律”。他们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发展力,做深了就是凝聚力,做优了就是竞争力”。坚持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奉为“圭臬”,围绕市场开发、抗疫稳产、提质增效等重点、难点工作开展好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建优势促业务提升、助企业发展。

党建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临时起意。大湾区公司结合企业实际,重点打造“12345”党建工作体系:紧扣一条主线,即将“党建强、企业强,强党建、强企业”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主题主线,构建上下贯通的党建责任链条。深化两级组织建设,即在公司党委层面,推行“1挂2带3联”工作机制,实施班子联带、组织联对、问题联排,切实提升党建质量;在基层党支部层面,落实“党建+业务”、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做法,打造了党建品牌,较好地实现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强三支队伍。分类打造工程技术“主力军”、综合管理“先行军”、党群人才“联勤军”,分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为企业发展提供干部和人才保障。实施四大行动。大力实施文化兴企行动、作风建设行动、风险防控行动、和谐企业行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打造“五色党建”品牌。围绕“红色引领、金色互助、蓝色创新、绿色发展、青色融合”五大主题,积极打造“五彩党建”特色品牌,突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将企业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联系,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大湾区公司党委紧紧抓住落实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党的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真正实现凝心聚魂壮筋骨。在市场开发第一线、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抗疫稳产的最前沿、管理创新的改革中、施工生产的最基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已成为攻坚克难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现如今,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大湾区公司13个党组织已成为13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143名党员已成为143名干事创业的先锋、优秀品质的模范、增进友谊的使者,汇聚成奔流向前的强大力量。

回首过往,大湾区公司这颗承载着广大职工深切期望的种子,在经历了“规划布局、深耕细作、落子生根”的征程后,在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的培育呵护下,正静待花开。直面未来,大湾区公司正乘着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奏响“十四五”发展新华章。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伴随着建设行业一流房建企业的铿锵步伐,大湾区公司人豪情万丈,信心百倍,奋勇前行!(作者系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本站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yezi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