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见闻录:跟着劳模去创新

时间:2022-12-24 19:21 来源:互联网


新华社广州12月24日电(邹佳兴)“这是我们的‘湿喷法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相关工艺在隧道初支超耗控制的技术’,它通过优化掺合料与水泥的配合比,改进喷射技术,来提高初支喷射强度和效率。”在中铁二十五局梅龙铁路项目下黄田隧道施工观摩会现场,该项目总工程师曹智波正向到访的业主代表、各参建单位介绍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就在9月初,这项技术刚刚被广东省土木建筑协会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梅龙铁路4标项目全长29.34公里,其中隧道19座,里程占比达到53.1%,涵括了全线最长隧道——长7377米的下黄田隧道。据相关数据统计,传统喷射混凝土的超耗达到了200%左右,造成了一定程度成本浪费。如何从隧道施工中创效节流?这个问题从项目进场伊始就摆在了技术人员面前。2021年4月,该项目部成立了以曹智波为带头人的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对隧道初支喷射工法优化展开技术攻关。

“就像往铁皮上喷漆,做到既匀称又牢固,使得油漆更好附着在表面,降低喷料反弹的浪费,让铁皮更美观稳定还省钱。”该工作室青年技术员龙智勇形象地介绍道。喷料配比、喷射风压、喷射角度……技术改进背后是数以万计实践数据的支撑,创新工作室成员们也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各个隧道工点,他们蹲守现场一次次调整喷料配比、观察回弹情况、比较试验参数,不断向“最优解”靠近。“一年多来,我们的喷料月平均回弹量从178.2%降低到了25.13%,节约成本650余万元。”曹智波自信地谈到。今年,曹智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了广东省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中国铁建年度优秀QC成果奖,曹智波本人也获评“中国铁建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据悉,这样的劳模带头创新之举在该集团并非一枝独秀,早在2020年,中国铁建首家“材料试验专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便在中铁二十五局新建白云站大朗制梁场项目揭牌成立,它的带头人、“湖南省劳动模范”邓桂芳作为劳模创新的“领头羊”,在工程试验领域卓有成就,并为像初支喷射混凝土等类的工法创新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其所培养的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也已走上一线关键技术岗位,例如中铁二十五局包银铁路项目中心试验室主任杨明熹就是其中的代表,不久前他率队在“高寒地带混凝土配比问题”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在工程质量管理高标准严要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背景下,中铁二十五局工会坚持贯彻股份公司对劳模工匠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方针,依托重难点项目实践平台,着力技术创新,鼓励劳模带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劳模创新”文化品牌。

 

本站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yezi
图片新闻